臨床營養
複製-多肽類藥物研究動態
多肽類藥物研究動態

(附圖一)
多肽類藥物研究動態
  自然界存在的多肽,除了有些是蛋白質降解產生的活性㵽段外,生物體內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下 丘腦、垂體、胃腸道等產生的多種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激素。最近從Colbrina texensis中獲得一生物鹼肽(帶有肽的生物鹼)叫 Texensine,在動物體上表現有抗癌作用。從Blinghia sapida未成熟果實中獲得 一種能降血糖的二肽Hypoglycine B。在白花蛇舌草(Oldenlandia diffusa)中,分離出由11種氨基酸 組成的催產肽(OXytocic Peptide)。有報導說,中藥蜃麝香中有比可的松(cortisone)抗炎能力強 10倍的多肽,人參中 有一種14肽具有強烈的抗脂解活性。因此,從植物中發現和研究新的活性多肽是值得注意的。
自1953年人工合成了第一個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催產素以後,整個20世紀50年代主要精力集中於 腦垂體所分泌的各種多肽激素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。到60年代,研究的重點轉移到由下丘腦所 形成的激素釋放因數和釋放激素抑制因數,這是一類典型的神經細胞所分泌的活性肽,亦稱神經肽。70 年代,腦啡肽及腦中其他阿片樣肽的相繼發現,使神經肽的研究進入高潮,在研究腦活性肽(腦肽)的 同時,胃腸激素的研究也十分活躍,是發展較快的一個領域。胃腸道已不僅是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,也 是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,胃腸激素已成為機體調節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成分。近幾年來,由於發現了很 多肽類激素既存在於神經系統中,也存在於胃腸道黏膜內,因而稱之為腦一腸肽(brain-gut peptides), 這種活性㵽的雙重分佈現象引起了神經學家、內分泌學家、生化學家和臨床工作者的極大興趣。隨著各 學科在腦一腸肽這個領域中的通力協作和研究,可以預料,人們對體內重要神經一內分泌調節機制的認 識將會更加深入。在實際應用上,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活性多肽用於治療至今無法或很難治療的疾病,這 將為腦一腸肽一類新型的多肽藥物的應用開闢廣闊的前景。 
現在知道,活性多肽都是從無活性的蛋白質前體,經過肽的“加工裁剪”轉化而來的,它們中間有 許多具有共同的來源,具有相似的結構,甚至有些活性多肽就是由另一些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的多肽轉 化而來的。例如:(圖一) 

從尋找新藥的角度看,研究活性多肽結構與功能的關係,有助於瞭解多肽中哪些氨基酸系列是 活性所必需的,以便以更短的多肽來代替。用不同的氨基酸去置換活性多肽中的有關氨基酸,可以提高其生 理活性,也可以通過置換某種氨基酸,改變或獲得單一生理活性物質,減少臨床的不良反應。同時,對 氨基酸排列形式——立體結構的研究,有助於設計新的活性多肽類藥物。
目前已經生產,結構又清楚的多肽激素和活性肽,有垂體多肽如於CATH.子縮宮素.加壓素等。垂體 中葉中含有a-促黑色細胞素(13肽)B-促黑色細胞素(18肽),原蘇聯早期將其提取物做成滴眼 劑,提高視網膜的功能。消化道多肽有促胰液素(27肽)和從豬十二指腸中提取的多肽激素。縮膽囊 素(32肽)可治療膽絞痛。四肽和五肽胃泌素是人工合成品。胰高血糖素(29肽)美國藥典已收載, 丹麥也有生產。谷胱甘肽是結構最簡單的多肽,為解毒藥。SQ14225是合成肽,用於原發性及腎性高血 壓。降鈣素(32肽)、胸腺素a1(28肽)、胸腺生成素 II(49肽)。生長抑素(l4肽),還有舒緩激肽 (8肽)、蛙皮降壓肽(8肽)等都是人工合成的多肽藥物。用豬四肢骨為原料製備的骨寧注射液等結構 不明的藥物,被認為是多肽(抗炎蛋白肽)。 20世紀 60年代日本上市 的心臟激素注射液,被認為也含有多肽類物質。其他,如脾水解物、肝水解物和組織提取液,從理論上 分析應含有多種活性多肽物質,但需要系統、深入地研究,最後加以證實。